close
「ㄇㄇㄇ媽媽,ㄨㄨㄨ我要吃餅乾」「他他他打我!」
當聽到孩子說話時出現不流暢的情形,你是否會感到憂心呢?
為什麼孩子有時說話會不流暢、有時又很正常呢?讓我們一起來揭開語暢異常神祕的面紗吧!
什麼是語暢異常
語暢異常分為「口吃」與「迅吃」
- 「口吃」的特徵是發語困難,口吃發生時會伴隨的二特徵(如:點頭、眨眼),在放鬆狀態下的表現會比有壓力時來得好,較能唸出對於熟悉的文章或說出熟悉的語句。
- 「迅吃」的特徵則是說話速度快,語句中有不當的重複、刪去或重複音節,且經常會出現語音錯誤。訊吃者較不容易察覺自己的錯誤,容易打斷他人的話,語句構成混亂,學業也會受影響。
本文所指之語暢異常會以較常見的口吃為主。
口吃與正常不流暢的差異
- 口吃式的不流暢
真正的口吃者不流暢表現型態如下─
- 部分單字重複:「ㄨㄨㄨ我想要喝果汁。」
- 單音節單字重複:「走走走開」。
- 拉長的聲音:「我─很好。」
- 阻止或停止:「我想要一塊(暫停)餅乾。」
除了語音上的特徵,另外也常伴隨著第二特徵,像是點頭、眨眼,或是想辦法逃避說話情境、避免使用會引發口吃的字詞等。在興奮、緊張時不流暢的狀況也會更嚴重。
- 正常的不流暢
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,當遇到大量單字或新的語音要組成句子時,可能會出現許多不流暢的表現,或是一般人在說話時,也可能會停頓、插入語助詞,這些都算是正常的不流暢,其不流暢的表現型態為
- 添加一個聲音或單詞:「我…ㄜ…要去上廁所。」
- 重複整個單字:「他他他打我。」
- 重複短語:「我還要我還要糖果。」
- 改變句子中的單詞(修改):「我有——我沒有去過。」
- 還沒想完:「他的名字是……我不記得了。」
口吃的成因
口吃通常在2至6歲之間開始出現,許多孩子都會經歷持續不到6個月的正常不流利期,之後便會慢慢改善,但如果口吃持續超過這個時間可能需要接受治療。口吃的成因不只一個。
可能的成因及影響因子包括:
- 家族史:許多口吃的人都有一個家庭成員也發生口吃。
- 大腦差異:口吃的人在說話時大腦的工作方式可能有細微的差異。
- 性別:男孩比女孩更有可能發生口吃。
- 開始口吃的年齡:3.5歲過後開始口吃的兒童更有可能持續口吃。
- 家庭成員的表現:若家庭成員持續口吃,則該兒童也更有可能持續口吃。
口吃警訊
- 您孩子的口吃已持續 6-12 個月或更長。
- 您的孩子開始口吃很晚(3.5 歲以後)。
- 您的孩子開始更頻繁地口吃。
- 您的孩子在說話時會緊張或掙扎。
- 您的孩子避免說話或說話太困難。
- 有口吃家族史。
若孩子符合以上條件,或是對孩子出現說話不流暢而感到疑惑,都可以至惠安復健科診所讓語言治療師做進一步的評估哦!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